-
Genome Biology | 深圳理工大学曹罡教授团队发布空间组学与病理辅助识别诊断新工具U-FISH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曹罡教授团队联合多个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最新成果,推出了一款面向空间组学和分子病理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U-FISH。该工具是全球首个集成大语言模型交互的FISH和空间组分析工具,在自动化、普适化信号识别及临床辅助诊断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科研进展 -
深圳理工大学叶克强教授创新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福音
近日,由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叶克强团队主导研发的、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的1类创新药物BrAD-R13片,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该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研发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更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科研进展 -
Nature Medicine | 深圳理工大学教授联合团队发现免疫衰老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机制
8月25日,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放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最新成果,首次证实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衰老是导致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动物模型和全球首个Ⅱ期临床试验证实,抗衰老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不仅显著提升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响应率,还能大幅降低毒副作用,为实体瘤免疫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新策略。
科研进展 -
Nature子刊 | 深圳理工白杨副教授与合作团队为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产业化绘就技术蓝图
8月14日,深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白杨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高校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Photonics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梳理并深入分析了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在效率提升、稳定性增强与规模化制造三大关键维度的技术瓶颈及解决策略,为推动这一前沿技术构建商业化闭环提供了系统性的技术路线图。
科研进展 -
铁少了,心真会“虚”,周兵教授团队揭示心脏能量枯竭的幕后推手
近期,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周兵教授团队在《循环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心脏调控机制,一种名为ZIP13的蛋白质,就像一位外卖员,专门负责将铁精准运送到线粒体,为心脏的动力工厂补给燃料。
科研进展 -
Nature子刊 | 深圳理工白杨教授联手复旦大学团队让太阳能电池效率更高、更耐用!
8月4日,深圳理工大学白杨教授联合复旦大学褚君浩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超稳定、高效率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基于该成果构建出性能优良的全钙钛矿叠层器件。
科研进展 -
Science Advances | 深圳理工大学周涛团队合作揭示RNA m6A调控核糖体生成通路参与大脑发育的新机制
6月27日,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周涛副教授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沈彬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VIRMA-mediated m6A modification regulates forebrain formation through modulating ribosome biogenesis”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核心支架蛋白VIRMA通过调控核糖体生成影响大脑发育的机制。
科研进展 -
ACS Nano|深圳理工大学研究成果锁定最稳红光!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成会明院士、白杨、Haoran Wang团队在顶级期刊ACS Nano上发表研究成果,成功制备出超稳定、高效率的纯红色γ-CsPbI3纳米片,并基于此开发出性能卓越的红光LED器件,其色彩精准匹配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最高显示标准(Rec.2020)。
科研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