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校园呈现出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课堂上,师生互动热烈;实验室里,探索脚步不停;运动场上,青春活力绽放——深圳理工大学的学子们以最快速度融入学习生活,用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202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深圳理工大学。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办学起点高、研究型、小而精、对外开放程度高的特点,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圳理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顶尖科研机构优质的科教产教资源,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办学模式,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为办学特色,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学校已在学术、创新、育人、开放及产教融合等多个维度取得显著进展,迅速崛起为深圳乃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深圳理工大学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为核心,通过专题讲座、实地探访等系列活动,带领师生跨越时空对话历史,从东江纵队的抗战烽火中感悟初心使命,从特区改革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曹罡教授团队联合多个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最新成果,推出了一款面向空间组学和分子病理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U-FISH。该工具是全球首个集成大语言模型交互的FISH和空间组分析工具,在自动化、普适化信号识别及临床辅助诊断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近日,由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叶克强团队主导研发的、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的1类创新药物BrAD-R13片,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该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研发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更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
8月25日,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放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最新成果,首次证实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衰老是导致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动物模型和全球首个Ⅱ期临床试验证实,抗衰老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不仅显著提升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响应率,还能大幅降低毒副作用,为实体瘤免疫治疗提供了突破性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