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龙,深圳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脑功能表征、脑功能成像技术与设备研发、神经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等领域,是国内最早开展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开拓者之一。2014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担任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ICME)创始人及主席(该学会致力于脑神经医学工程领域);曾任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主编;曾任日本计测自动控制学会常务理事等国际学术职务。近年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其中多篇被选为期刊封面文章,并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多项,在脑认知与神经调控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
研究领域:
1. 医学信号处理与智能诊断: 开发新型信号处理算法,应用于疾病(尤其是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2. 生物电极材料与脑机接口:研发柔性电极材料与接口技术,推动脑机交互在医疗康复与神经调控中的应用。
3. 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发展计算机辅助诊断、智能影像引导治疗及临床辅助决策技术。
4. 神经工程:研究神经信号解码与调控、神经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与康复中的应用。
5. 精准诊疗:基于多组学数据分析,构建疾病诊疗模型,实现精准化诊疗。
6. 脑认知机理:聚焦多模态神经活动表征,阐明感知、学习、记忆、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教育培训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6月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学士
1989年4月——1991年3月 京都大学,电气工程,硕士
1991年4月——1994年3月 京都大学,电气工程,博士
工作经历:
2025年3月至今,深圳理工大学,讲席教授
2019年 9月至202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2022年 4月至2024年 3月,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健康系统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顾问
2018年 4月至2024年 3月,冈山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终身讲席教授
2014年 9月至202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脑科学与神经技术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
2014年 4月至2016年 3月,日本国立冈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8年 4月至2018年 3月,日本国立冈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终身讲席教授
2006年 9月至2008年 8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2002年 4月至2008年 3月,日本国立香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终身教授
1999年 4月至2002年 3月,日本国立香川大学,副教授
1997年 2月至1999年 3月,日本国立山口大学,讲师
1994年 4月至1997年 1月,日本立命馆大学,助理教授
·所获荣誉
获日本全国新产品研发领域的最高奖-源内大奖
日本计测自动控制学会-最佳论文奖
日本计测自动控制学会-有田奖等15个重要国际学术奖励
·科研成果
代表性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触觉形状与质地识别大脑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主持(2024-2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触觉感知脑功能拓扑图测量仪项目,主持(2018-202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闭环生物反馈和无创深部电刺激调控协同系统研发与帕金森病治疗应用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8-20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阿尔兹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8-2021)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项目,老年痴呆病早期影像诊断与物理干预的新技术及设备研发,主持(2019-2024)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模态脑机制的感觉机理及感知功能重建技术研究,主持(2023-2026)
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认知功能障碍低成本智能化筛查及诊断研究,主持(2025-2027)
Wu, J.,Wang, C., Wang, L., Wang, Y., Yang, J., Yan, T., Suo, D., Wang, L., Liu, X., & Zhang, J. (2022). Development of a Piezoelectric Actuated Tactile Stimulation Device for 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 Mapping in Human Somatosensory Cortex With fMRI.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JMRI,56(4), 1055–1065.https://doi.org/10.1002/jmri.28173
Wu, J.,Ma, L., Luo, D., Jin, Z., Wang, L., Wang, L., Li, T., Zhang, J., Liu, T., Lv, D., Yan, T., & Fang, B. (2024).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gradients reveal atypical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Human brain mapping,45(4), e26647.https://doi.org/10.1002/hbm.26647
Yu, Y., Huber, L., Yang, J., Jangraw, D. C., Handwerker, D. A., Molfese, P. J., Chen, G., Ejima, Y.,Wu, J., & Bandettini, P. A. (2019). Layer-specific activation of sensory input and predictive feedback in the human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cience advances,5(5), eaav9053.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v9053
Lv, X., Funahashi, S., Li, C., &Wu, J.(2023). Variational relevance evaluation of individual fMRI data enables deconstruction of task-dependent neural dynamics.Communications biology,6(1), 491.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3-04804-3
Wei, Z., Zhang, Z., Chen, Q., Wang, C., Fu, S., Wang, H., Zhang, X., Liu, X., Zheng, H.,Wu, J., & Li, Y. (2025). Open-transmit and flexible receiver array for high resolution ultrahigh-field fMRI of the human sensorimotor cortex.Communications biology,8(1), 482.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5-07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