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缨珞,编织你们。”
这是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19岁时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序诗。
如今,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王蒙虽然已经91岁高龄,但他依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把自己活成了当初那个写《青春万岁》的少年。
4月23日至24日,王蒙走进深圳理工大学,在书院健身房里“撸铁”,开展讲座,在青春林里种下手植树,与学生餐会交流,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令人钦佩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以及思想厚度与艺术热忱。
深圳理工大学还为王蒙颁发了学校首张“荣誉大学长”证书,激励学校师生追求卓越。

文学畅谈:从《青春万岁》到时代新声
4月24日下午,王蒙做客深圳理工大学“深明讲堂”,以《语言和文学的魅力》为题作讲座,与近两百名师生开展关于文学魅力与青春真谛的深度对话,给予大学生榜样的力量。
王蒙以“别来无恙”四个字为切入点,用中英文例子生动地展示了汉语的独特魅力。一句简单的“别来无恙”,背后是千百年的文化沉淀,远非“你生病了吗”“Areyouok”这样直白的表述可比。语言也是智慧的载体,面对刁钻问题,巧妙的回答尽显语言的智慧。而且,语言饱含深情,像“风萧萧兮易水寒”,短短几字,悲壮之感扑面而来。
在大众眼中,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似乎有些“神秘”。王蒙却告诉我们,语言魅力非凡。他指出,没有语言就没有“概念”和“观念”,语言可以告诉我们有限的和无穷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东西,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不到和想象得到的世界,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
在王蒙看来,人生有清晰的四个层次。
“人有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朋友和爱情、有挑战和困难、有追求和成绩。人这一辈子过得太有意思了,那人这一生包含了多少层次和维度呢?”他指出,第一个层次是“活过”,“可别以为仅仅是生存就够了,这只是基础。真正有质量的人生,还得进阶到第二个层次——‘记住’。这里的‘记住’可不简单,它意味着对生活有记忆、有怀念、有反思。没有这些,人生就像只有短暂记忆的鱼,生命平淡如水、缺乏深度。”
第三个层次“分享记忆”,则让人生层次再次升华。当我们把自己的记忆、经历分享给他人,获得理解与同情时,文学就发挥了关键作用。王蒙以《阿Q正传》中阿Q对吴妈的感情为例,讲述了掌握文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因为文学的缺席,阿Q的感情没能正确表达。”他幽默地说道,“如果阿Q会讲徐志摩的诗,如果他听过邓丽君的歌,语言便会在这个时候有不一样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第四个层次,也就是文学可以让你想象生活、虚构生活、修饰生活、强化生活乃至洗涤生活。”王蒙说,“人的精神、心灵、大脑都有主动性,在文学中不仅有记忆、回忆、倾诉的愿望,而且还可以想象,让生活有了变化的可能性。”
在一小时的讲座中,王蒙引经据典、吟诗诵词,故事生动、话语幽默,思维敏捷如少年,引得满堂喝彩。

手植蕨木患:种下对青春的礼赞
讲座结束后,王蒙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象征着对青春、对未来、对梦想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的深圳理工大学“青春林”,并亲手种下一棵蕨木患树苗,为这片“青春林”正式开林。
据了解,这棵树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立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和捐赠的,叶型美观、树冠优雅,木材坚硬,被称为植物界的“寿星”,极为稀有,目前全国仅有6棵。
新苗的翠绿与古榕的年轮构成时空叠影,让深圳理工大学这片古树广场再次焕发生机。这棵蕨木患也蕴含着王蒙对深圳理工学子的期许——愿学子们如树木般扎根大地,汲取知识养分,向阳生长。

名师餐会:“最有营养饭局”的餐桌对话
4月24日晚,王蒙前往袁庚书院,与10位深圳理工学生座谈交流并共进晚餐。在这场没有讲台的对话中,他与同学们坐在一起畅谈文学与人生等多元话题,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创作心得与感悟,勉励学生保持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
餐会上,王蒙精神矍铄,分享了昨天在书院健身房“撸铁”的经历,并提及他为深圳理工大学题写的“抖擞英才”四字书法作品。他引用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借古喻今,称赞深圳理工的学子们充满“抖擞”的精气神,鼓励学校培育出更多英才。
“您的身体倍儿棒,太有精神了!就如同您的作品《青春万岁》一般充满活力。”同学们纷纷惊叹王蒙的“高能量”。面对同学们的赞叹,王蒙饮用他的小说《明年我将衰老》分享了一段有趣的经历——74岁时,他曾接受采访,面对关于衰老、疲劳等问题,他起初觉得难以回答,既不想在年轻人面前“显摆”自己精力充沛,又不愿承认所谓的“不行”。最终,他以“目前暂时还没有,‘明年我将衰老’”回应。
如今,距离那次采访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王蒙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你要是现在问我,我还是会回答‘明年我将衰老’”。
当被问到为何许多文学家并非科班出身时,王蒙表示:“成为作家,个人阅读和从生活经验中汲取养分一样关键。”他自己并非科班出身,却凭借对学习的热爱,广泛涉猎多种知识和语言,将学习当作丰富自我、拓展社交的途径。
谈及过往,王蒙回忆起年少时渴望参与国家建设,本想报考建筑系,却走上了文学道路。“人生充满意外,挫折与困境亦是宝贵经历。拥有热爱学习的品质、能集中精力摆脱琐事干扰,便是成为‘天才’的秘诀。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可能性去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他感慨道。
交流过程中,王蒙还展现出可爱的一面。他笑称,平常面对宴请的好菜既心动又害怕,直言自己更偏爱日常饭菜。“打开盖子,看到今天深圳理工餐会的饭菜很有烟火气,我就放心了。”幽默话语瞬间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采用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协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通过大师领航、深明讲堂、修德学堂、名师餐会等品牌活动,不仅邀请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等顶尖科学家走进学校,与本科生面对面座谈交流,也邀请文学巨匠、音乐大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等来到学校,陶冶本科生的情操,让大家在近距离对话中感悟榜样的力量。
既能回望五千年的文化长河,又能眺望未来的科技潮头;既能在量子世界追寻科学的真理,也能在文学世界触摸文明的厚度——深圳理工大学正以独特的育人方式,在科技与人文的合奏中,奏响属于新时代的“青春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