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多次强调实验室安全既关乎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稳定秩序,更是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任何时候都容不得丝毫松懈。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学校统筹组织了本次专题培训,旨在将安全理念全面贯穿实验室管理的全流程。
2025年9月19日上午9:00至12:00,科研产业处在25栋综合楼601会议室举办了实验室安全与管理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科研产业处技术平台徐薇主任主持,特邀中山大学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作专题授课,同时对学校多项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解读。各学院和研究院的实验室管理员、资产管理员、负责人及安全员等参加了培训。
聚焦安全:多方专家共话实验室管理要点
培训伊始,科研产业处张鹏处长发表致辞。他立足实验室安全本身和现实需求两个维度,深入阐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张鹏处长指出,实验室安全直接关乎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是教学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的根本保障,要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学校承载着家长与社会的信任,保障学生安全是首要责任,必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随后,特邀专家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的专题培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副主任张明霞围绕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进行了系统讲解。她从核心理念、法律法规和实践方法入手,结合“墨菲定律、海恩法则、不等式法则、90法则、南风法则”五大案例,深入阐释了强化生物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指出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张明霞副主任强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健全的管理体系文件、严格的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以及持续强化的监督检查。同时,她分享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提出生物安全管理必须追求“万无一失”,否则将可能导致“一失万无”的严重后果。

中山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郑仕勇在会上分享了该校在实验室安全与年度考核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介绍,中山大学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将实验室划分为Ⅰ至Ⅳ四个风险级别,全面统计并记录各类危险源及潜在风险;构建“学校—院系—实验室”三级联动管理架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全员完成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准入培训考核。同时,学校实现了全覆盖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并通过量化检查指标、严格执行奖惩机制,有效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与实效性。中山大学的经验为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细化管理:多维度解读学校制度与细则
为推动学校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会议对多项校内制度与细则进行了深入解读。科研产业处技术平台杨波老师详细解读了《深圳理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细则》,明确实验室负责人要统筹建设与日常管理,安全员要落实巡查和隐患排查等具体任务;王丽红老师讲解了《实验室安全标志规范》,并现场向各实验室代表发放了适配的安全标志;封纯芳老师则解读了《深圳理工大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了课题组、学院、研究院和学校的职责分工,以进一步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培训结束后,科研产业处技术平台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员围绕管理细节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解答了实际工作中的疑问,推动培训成果落到实处。
实验室安全不仅关乎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更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和校园整体安全稳定。此次培训通过制度学习与经验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筑牢了学校安全发展的坚实防线,为建设平安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