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谋远!深圳理工大学举办2025年战略规划会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3-29

3月28日,深圳理工大学2025年战略规划会在天璇楼201报告厅召开。作为学校立足“十四五”规划收官、迈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本次会议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为主题,通过战略对话凝聚共识,系统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来自教育、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深圳理工各学院、研究院、书院及职能部门的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深圳理工大学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道路上的战略发展布局。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建设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为题作学校发展规划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全球高等教育形势,认为在创新前沿的缺位和经济社会脱节的双重影响下,欧美高等教育体系现在正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这也推动了我国对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原来我们主要是培养工程师,现在要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快速转变。包括深圳理工在内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破壳而出,形成了一股新生力量。”

谈及学校定位与发展策略,樊建平介绍,深圳理工大学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他指出:“我们建新型研究型大学,一定要辐射区域,助力所在城市成为创新的先锋地。”在科教融汇方面,学校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学校内部也在加强科研建设,规划建立多个特色研究院;产教融合上,学校积极行动,用自有的产业化平台,与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樊建平介绍道,学校还依托博士后流动站,为学生提供产业实践机会;在国际化方面,学校推进双语教学,拓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

谈及深圳理工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樊建平从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校园建设方面作深入解读。他表示,“我们希望用七年左右时间,学生规模达到8000人,包括3200名本科、3200名硕士和1600名博士 。”同时,学校也在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对于2025年的重点工作,樊建平强调,高质量、高水平的招生工作至关重要,推进硕博点申请、冲击“双一流”也是关键任务,学校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化国际合作。他透露道:“我们持续深化全球高端人才和青年才俊的引进,很多国外顶尖高校的博士申请我们的岗位。”此外,他还希望通过引入文化艺术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开放式校园发展格局。

展望2025年,樊建平鼓励全体教职工:乘风破浪、再启新程,争取一流的资源、引进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学生,全力加速推进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

会议特别邀请了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包云岗,香港大学校长张翔,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舒嵘作主旨报告。

王树国以《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为题,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时间节点意义深远,蕴含着对世界未来发展形势的精准判断。他深入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分享了多位国际人士对这场技术革命的看法,强调大学需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与社会对话。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王树国讲述了在西安交通大学落实“四个面向”的实践经验,该实践让教师明确方向、深入社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他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应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接触社会前沿,解决实际问题。

“我相信,以福耀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改革贡献磅礴力量。”王树国说。

包云岗以《处理器芯片发展新趋势:RISC-V与开源芯片》为题,深入剖析了处理器芯片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着重强调了RISC-V的重要性。他指出,RISC-V作为一种开放标准的指令集,具有开放性和模块化两大显著特征。开放性使得任何单位与个人可自由免费使用,打破了传统指令集被企业高度垄断的局面;模块化则让指令集按模块划分,易于组合和扩展,能按需快速定制芯片。目前,全球RISC-V生态发展迅猛,国际基金会会员数量已达4423个,覆盖70余个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成立联盟、制定发展规划,还开发出“香山”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同时,“一生一芯”计划也在持续推进,为培养芯片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开源芯片有望大幅改变世界芯片产业格局。” 包云岗说。

张翔通过线上参会,以《AI时代的高等教育挑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阐述了AI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分享了AI时代的大学展望。他认为,AI时代的来临势不可挡,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未来、重塑教育,不仅可能会改变就业格局,还可能将在生物医疗等领域掀起深刻变革,甚至重塑社会结构。谈及大学面临的挑战,他表示,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受到冲击,就业市场也可能因AI发生巨变,“顶尖大学应该培养富有创造力、颠覆性源头创新的‘人才’,而非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材’”,并以香港大学为例介绍了高校AI教育改革情况。面向AI时代,他呼吁中国的大学要勇于迎接挑战,积极拥抱变革,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舒嵘以《多维科技赛道竞速:量子科技、深空探索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国际博弈与演进路径》为题,剖析了多维科技赛道的发展态势,着重强调了低轨卫星互联网、深空探索与量子科技等领域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舒嵘表示,在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核心的当下,航天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全球航天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其中以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掀起变革浪潮。我国积极应对,将航天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同时,我国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地月与深空探测、空间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加速布局,成果显著,未来有望在国际航天竞争中实现更大突破,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欢迎有志于航天探索的老师、同学参与到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动中,贡献更多重要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舒嵘说。

在下午的报告环节,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负责人围绕学院概况、2025年度重点工作与举措、未来建设目标等内容作报告,介绍了在学院体系建设、科研资源布局、师资力量、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科教产教一体化、国际交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和未来规划;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未来农业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研究院概况、2025年度重点工作、未来建设目标等内容作报告,详细介绍了人才队伍、组织架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合作、文化建设等相关情况及规划;曙光书院和袁庚书院负责人介绍了书院在学生培养、素质教育、品牌活动、心理护航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并报告了2025年工作计划、未来建设目标。

此外,深圳理工大学教育工作部、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宣传部、人力资源处、学生事务处、教学事务处、科研产业处、财务资产处、招生合作处、附属医院筹备办等部门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2025年度相关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重点作了汇报。

2025年第一季度将过,深圳理工大学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支点,以铿锵步伐在创新探索之路上勇毅前行。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深圳理工的发展与国家、世界需求紧密相关,已拓展了丰厚的资源,有了强大的‘朋友圈’,并且有一批‘精诚团结、能打胜仗’的队伍。但同时,学校也面临招生、招聘、招资源等挑战。”他认为,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各单位应坚持目标导向、求真与务实相结合、重点突出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快见成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他坚信,深圳理工定能克服困难,朝着建成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标杆的目标迈进。

在战略规划会当天上午,深圳理工大学还举行了一场揭牌仪式和签约仪式。

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医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为主任,聘任药学院教授徐志明为执行主任,为未来医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理工大学还与与南开大学、华大基因、开芯院等顶尖高校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守非,华大集团教育顾问王颖,开芯院党办主任张涵等嘉宾,深圳理工大学教务长赵伟,校长助理、教育工作部部长杨帆,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院长康乐以及全体教职工出席了规划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