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受过抑郁症的困扰,痊愈后自己常常想,能做些什么来帮助那些也在受脑部疾病困扰的人呢?”这份源于亲身经历的执念,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深圳理工大学首届本科生王照暄的心底,进入深圳理工大学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命健康学院,推开了脑科学研究的大门。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学科拥有包括4位海外院士在内的十几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以“计算+X”为特色,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算力微电子学院基于计算机、集成电路、系统软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欧林工学院项目制为模式,培养学生的“软硬件系统能力”和“全链条芯片设计能力”。
嘿,未来的SUATer! 当你想象大学的学习场景时,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整齐排列的课桌、堆满课本的课桌,或是有朗朗读书声的教室?在深圳理工大学,学习的模样更鲜活——它藏在可移动座椅教室的热烈讨论里,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前沿讲座中,在学科交叉“一架双科”的图书馆里,也在书院咖啡厅的即兴思辨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真实的学习场景,感受知识如何在这里生根、发芽、生长。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率专题调研组赴深圳理工大学,围绕“创新校产融合机制提升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撑效能”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民建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乔恒利,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深圳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慧陪同调研。
已到位专任教师中90.2%具有博士学位
72%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专任教师中全职海内外院士13人
四分之一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3人
通过与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合作
建设了一支100多人的特聘教师队伍
拥有全球唯一一个 1 万平方米的 P3 实验室
所在的光明科学城拥有九个重大国家级科研平台
其中包括脑设施和合成生物大设施